首页

丽足娇娃论坛

时间:2025-05-26 00:10:55 作者:2025“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开幕 浏览量:11184

  熊丙奇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对于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有不少网友期待扩大普高招生规模,减少甚至取消中职,普及普高。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华田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实施十年制义务教育”建议,也再次引起舆论关注,不少网友认为这可以缓解普职分流焦虑,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其实只有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进职普融合发展,给学生多元的成才选择才是正道。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对推进职普融合发展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主题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高中,推进高中教育战略性转型》的提案,建议按高质量标准,建设融普通高中课程与中职技职课程于一体的综合高中,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这为实现基础教育的扩优提质,提供了一个可行路径。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2023年我国普通高中招生967.8万人,中职招生454.04万人,普高招生与中职招生比2.13比1,而不是“网传”的1比1。但即便如此,家长还是希望提高普高录取规模。

  即便让所有初中毕业生都上普高,学生的负担和焦虑会减轻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普高也存在明显的办学质量差距,各地都有重点高中、示范高中、一般普高、民办普高等,在这种情况下,中考是不可能被取消的,为进更好的普高,学生还是会展开升学竞争。而且,有一部分进普高的学生并不适合普高教育,但被裹挟到应试竞争之中。调查显示,每年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也有一部分人高考分数在200分左右(满分750分),有的省份的理工科本科录取分数线不到300分,如果所有初中毕业生都上普高,参加普通高考,会有一部分学生的高考分数为100分左右,这样的普通高中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当前,考虑到职业教育存在低人一等的现实问题,建设综合高中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这是借鉴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的高中办学模式,在综合高中中开设普通高中学术课程与中职技职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主选择,在高中毕业后,结合选修课程情况与未来职业发展,申请普通院校或职业院校。当前,我国也在推进综合高中建设,教育部去年发布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就提出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学校率先开展特色办学试点,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

  要办好综合高中,需要重视对技职课程建设的投入,并建立与普通高考平等的职教高考制度,避免综合高中普高化。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1.8%,我国已经具备了办好综合高中的现实条件。努力推进综合高中建设,可以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

  就此而言,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尤为重要。我国要拿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硬招和实招来,切实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不高这一现实问题,以职普融合,建设高质量综合高中,破除社会存在的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政迭出,买房时机到了?

武创院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创新需求,重点引进和联合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院士专家及领军人才团队、行业核心骨干企业。

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会谈:每一次交流都能够深化友谊 增进互信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政策正在不断完善。前不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困难、堵点,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的规划土地政策,加大改造支持力度。

中方:坚定支持俄罗斯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努力

在这张专辑中,卢冠廷和一些乐坛老朋友、老歌手们的合作,尤为引人瞩目。其中,他和李宗盛对唱的新歌《生命的源头》,不仅仅是卢冠廷的新作品,也是李宗盛近年来难得发表的一首新歌。卢、李二人的缘分极深,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李宗盛就被卢冠廷的旋律和唐书琛的歌词打动,主动跑到香港邀请夫妻俩合作写歌,二人也因此结为好友。这次重新合作,在制作歌曲的间隙,卢冠廷和李宗盛交流,惊讶地发现,这位多年没有新专辑出版的老友早就成为吉他制作专家,还在这一领域获得了很多专利权。“他原来是一个发明家来的,我现在才知道。”谈到这件事,卢冠廷惊喜地对《中国新闻周刊》感叹着老朋友的变化。

白先勇、席慕蓉缅怀叶嘉莹先生

对于这2%的份额可以带来多少权益的问题,王玉臣解释称,拥有房屋2%的份额意味着在法律上拥有该房产2%的所有权,通常包括了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和继承权。

水利部:10省区75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严复翻译《原富》《天演论》等世界名著;陈季同把《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书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林纾、王寿昌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被翻译引进的外国长篇小说……从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讲述的“船政往事”可见,船政派遣了中国第一批赴欧留学生,培养了严复、詹天佑、魏翰、罗丰禄、陈季同、邓世昌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及社会科学人才,推动了中学西渐、西学中传和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